精神残疾是什么吗?精神残疾根据什么标准又分为哪些类型呢?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社会等有害因素的不利影响下,大脑出现紊乱,表现为精神活动失常,是脑功能失常的总称。分为精神病、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四类。精神病是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智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失常,症状主要表现为出现错觉、幻觉、焦虑、淡漠、妄想、自知力障碍,常见的有精神分裂症。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
在生活中可能有一部分的人在生气的时候都会说别人是神经病,但是大家知道真正的精神残疾是什么吗?精神残疾根据什么标准又分为哪些类型呢?以下就是安宁精神心理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什么是精神残疾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精神残疾
精神残疾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什么是精神残疾
二、精神残疾分为哪些类型
1、精神残疾一级:
适应行为严重障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视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与人交往,无法从事工作,不能学习新事物。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的支持,生活长期、全部需他人监护。
2、精神残疾二级:
适应行为重度障碍;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与人交往,只与照顾者简单交往,能理解照顾者的简单指令,有一定学习能力。监护下能从事简单劳动。能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偶尔被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广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3、精神残疾三级:
适应行为中度障碍;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能独立从事简单劳动,能学习新事物,但学习能力明显比一般人差。被动参与社交活动,偶尔能主动参与社交活动;需要环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务是经常性的、短时间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4、精神残疾四级:
适应行为轻度障碍;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时忽略个人卫生。能与人交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较差,能从事一般的工作,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尔需要环境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三、精神残疾证有什么补贴
各地补助不同,具体需向当地政府咨询。如果当地政府已经开始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可以去残联申请。如果当地政府有政策给精神残疾人发放免费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也可以去申领。
一般来说,持证后可享受国家对残疾人的一些优待,比如可以提前退休、请假不扣工资、方便办理病退,领取相应的低保补助。
有了残疾证是有许多社会福利的,如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进公园,享受低保待遇,有经济适用房,药费补贴甚至减免,医务人员上门免费服务及健康咨询等。
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补助金,每人每月在50左右(各地经济不同,标准也不一样)。
以上就是安宁精神心理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什么是精神残疾的法律知识,精神残疾就是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并且各类精神障碍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通过治疗也未痊愈的,由于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
上一篇:精神病的具体症状有哪些? 下一篇:关于精神卫生你了解多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应注意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