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认真落实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政策,优化简化服务管理,坚持四个覆盖,发挥医保防贫及民生保障作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参保登记全覆盖.以全民参保计划实施为抓手,以精神障碍患者参保登记为重点,依托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平台,比对数据
全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认真落实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政策,优化简化服务管理,坚持“四个覆盖”,发挥医保防贫及民生保障作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参保登记全覆盖。以全民参保计划实施为抓手,以精神障碍患者参保登记为重点,依托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平台,比对数据锁定未参保人员,指导基层建立未参加台账,乡镇、村参保经办人员核实到人,未参保的落实参保,参加职工医保的或在外地参保的详细标注,确保不落一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精神障碍患者的进行特殊识别,3个月内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切换参保、转移接续参保关系时,不设等待期,不受居民医保规定缴费时间限制,在参保缴费后,即可享受相应医保待遇,医疗待遇“无缝衔接”。我市居民医保参保率已达99%以上。
二是资助参保全覆盖。出台《关于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明确通过医疗救助资金对包括精神障碍患者在内的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分类资助,其中特困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中的精神障碍患者(2016年及以后确认的)给予250元定额资助,个人缴纳30元。此外,因特大洪涝受灾得精神障碍患者参保个人缴费部分由县区财政全额补贴。
三是慢性病鉴定全覆盖。开展困难精神病障碍患者慢性病鉴定帮办服务,简化办理流程、减少鉴定资料、及时鉴定办证。医保部门通过医保信息系统,每月主动筛查符合条件的困难精神病障碍患者,对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有明确慢性病诊断,实行“零申报材料”直接办理慢性病证,实现困难群众慢性病证应办尽办,及时享受报销待遇。
四是一站式结算全覆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扩大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一类定点医疗机构和特殊慢性病定点药店,全部纳入“一站式”结算,方便精神病障碍患者等就医购药,及时享受各类医疗待遇,最大限度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
上一篇:乳泉所:妥善处置一名精神障碍患者 下一篇:蚌山区深入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摸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