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多方联动织密扎牢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网络
发布时间:2023-12-30 10:33:40
来源:gov.sohu.com
4672人关注
1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晨熙
1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
与会人员指出,精神卫生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对精神卫生工作作了比较充分的总结,体现出我国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推进
心理健康促进和
精神障碍预防,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精神障碍人员综合服务管理,推进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精神卫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分组审议中,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李巍委员注意到一组数据,2022年国民
抑郁症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有近9500万抑郁患者,30%的患者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学生。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国家人口高质量发展,还将影响国家的未来乃至民族复兴的进程,意义重大。”李巍建议,要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发挥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回归和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初心和办学宗旨。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系统、科学地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注意严格管理心理健康测评工具,防止滥用。还要加强学校与医院、社区、街道、家庭的联动,正确引导,及时预防,缓解教育焦虑,提升社会对学生
心理问题的认知和处置能力。
郝平委员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继续推动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为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法律遵循,并加强司法实践指导,清晰合理界定在心理危机事件上学校、家庭、学生各方责任,推动心理危机事件的合法合规程序化解决。
另一方面,要促进多方联动,织密扎牢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网络。要强化家校协同,大中小学应建立重点学生家访机制,解决
原生家庭现实困难。要深化医校协同,强化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共享,建议会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专业医疗机构,推动精神卫生专家进
校园,指导高校、中小学开展工作。要推进校地协同,遴选创设精神文明健康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大中小学生定点、定时、定路线开展教育。
在王刚委员看来,青少年由于心智成熟度等因素,更易产生心理问题,因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更应通过专业教育、干预、疏导的方式解决。他认为,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依赖于心理学科学的教育引导,这就需要逐步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逐步克服简单用德育教师替代心理教育的倾向和简单把心理健康和德育教育划等号的做法,从科学角度、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去解决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编辑:刘紫薇
上一篇:
高新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能力提升培训
下一篇:
持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科普宣传活动
- 小编推荐
- 六一儿童节: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扬州市杨庙镇新杨村开展未成年人
- 您也可以通过安宁精神心理网手机版访问:
- 促进多方联动织密扎牢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网络
相关阅读
-
2024-07-20 11:13:30
-
2024-05-28 15:07:52
-
2024-03-29 10:48:05
-
2024-03-29 10:41:32
-
2024-03-28 16:52:46
-
2024-03-28 16:51:38
-
2024-03-28 11:29:35
-
2024-03-28 10: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