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出现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症,躁狂症等病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如不加以重视和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 我市共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00多人 市仁济医院院长告诉记者,我市共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00多人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出现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症、躁狂症等病症的患者越来越多。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如不加以重视和及时治疗,就可能发展成为精神分裂症。
我市共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00多人
市仁济医院院长告诉记者,我市共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00多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0~5级,目前我市共有4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89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中类型包括6种——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性疾病、分裂情感障碍、双向情感障碍、癫痫导致的精神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占比为84.04%。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性疾病,占比为10.04%,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占比为2.75%,癫痫导致的精神性疾病占比为1.95%,偏执型精神性疾病患者数量最少。
从仁济医院住院者的情况来看,精神障碍患者男性居多,占总数的2/3。
精神病患者年轻化
市民李嘉嘉(化名)18岁的时候在学校寄宿。听说自己睡的铺位曾有个学生吊死在那里,加上学习压力大,心里又脆弱,因此成了一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市民何峰(化名)今年已经25岁了。18岁那年他正在上高中,觉得父亲对母亲不好,导致母亲生病,于是他爬到空调外机上自杀。尽管自杀未遂,但却成了一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通过治疗,他的病有所好转,也考上了大学。但他的病并未彻底治愈,大学毕业后,他无法工作,直接进了病房。
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差
“现在学生患者也很多,最小的10多岁发病,20岁左右的也不少见。”市仁济医院精神科医生顾斌告诉记者,“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有30多种。那么年轻就得了严重精神障碍,这与过度的精神压力、刺激过多以及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有关。”
他分析道:“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光父母宠爱,爷爷奶奶也宠爱,社会适应能力差,经不起挫折,一有风吹草动就崩溃。”
性格突变或是早期症状
对于如何预防精神类疾病,顾斌认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应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直处在顺境中。“在顺境中有优势也有劣势,劣势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他说。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共享健康资源 共建和谐家庭”。对此,顾斌建议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儿童时期就进行培养教育,使孩子养成性格开朗、乐观向上、通情达理等气质。不要过于溺爱,要让孩子不断克服胆小、任性、自私、好胜的不良个性,以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他提醒市民,一个人的性格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比如由内向沉静突然变得外向躁狂,由外向活泼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由循规蹈矩突然变得放荡不羁等,就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家人就要对他(她)密切关注了。而一旦出现自言自语、自己在空中比划、独自与人对骂等情况,则说明患病的症状已非常严重了,应及时就诊。
上一篇:精神障碍患者走失 爱心接力助其回家 下一篇:千人桥镇:扎实做好精神障碍患者摸排管控和救治救助工作